冬季 / 養腎保暖

HOME > CONCEPT 鳴門觀念分享  >  INFO 觀念分享  > 冬季 / 養腎保暖

冬季 是『收斂』、『養腎』的季節

冬季為收斂的季節,對應腎臟,這個季節的邪氣為寒邪。
《黃帝內經》提到:『冬三月,此謂閉藏。』
又云:『去寒就溫,無洩皮膚,此冬之應,養臟之道也。』
大地經過春生、夏長、秋收後即將進入冬藏的階段了,
此時應盡量避免大量戶外運動
若從事戶外活動也要注意保暖,並注意避免大量出汗
讓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度過寒冬。

冬季的「寒氣」接續秋天的「風邪」,會對身體造成莫大的影響。
如果秋季沒有注意防風,讓「風邪」侵入身體,接著進入冬季,
「寒氣」使氣血停滯,放大了「風邪」對身體的影響,會讓身體元氣大損;
冬季對應腎臟,是為『養腎』的季節,
但因為邪氣入侵,造成元氣損傷,導致腎氣不足而損耗先天精氣,
這些都是我們在這個季節要小心防範的狀況。


「寒氣」與冬季肥胖的關聯

冬季天氣寒冷,若沒注意保暖,讓「寒氣」入侵身體,容易造成氣血停滯
代謝能力變差,水分氾濫成災,最後形成「水腫」;

另一種常見的狀況:冬天如果保暖不夠,身體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禦寒
食物成為了人們攝取熱量最直接快速的來源(食慾大增),
但是現代人飲食失衡又過量,大吃大喝造成身體負擔,導致身材走樣;


最後一種狀況,女孩子在冬天裡打扮清涼,讓身體暴露在寒冷的環境裡,
此時,人的身體會啟動防衛機制,囤積更多脂肪來禦寒,保護內臟,
長時間下來,造就了難以瘦下來的脂肪,
這其實都和身體「受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冬季養生,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黃帝內經》提到:『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因冬季天寒地凍,身體的能量大都用來抵抗寒冬,
又因冬季日照時間較少,所以建議人們活動時間盡量在太陽出來時
這樣一來除了可以減少能量的消耗,也能為身體補充陽氣
 

2.入腎:黑色食物

「五臟」中的「腎」對應黑色
故冬季宜多食用黑色的食物,
對於腎臟的保養為最佳,譬如:黑芝麻、黑豆、黑棗、黑木耳...等。

又「腎經」跟「膀胱經」互為表裡經脈,
所以腎氣足即可促使膀胱排掉身體多餘的水分,
改善冬季水腫現象
。(這就是『黑豆水能消除水腫』的原理)


3.按摩穴位提升陽氣,排除體內寒氣

提升身體陽氣首推「太陽膀胱經」,
因為「膀胱經」為身體陽氣最旺盛之經脈,
故常按揉整個背部「膀胱經」,可增加提升身體陽氣。
穴道推薦:
可多按膀胱經上的『腎俞穴』、『八髎穴』、『通天穴』,
以增加陽氣排除體內寒氣。


4.補腎氣、提升陽氣、排除體內寒氣功法建議

最後是東方養生最積極有效的保養功法﹝養生易筋經﹞,其中的:
第七招、膀胱易筋經  (提升身體陽氣,排除體內寒氣)、                                                                        前往課程>
第八招、腎易筋經  (加強腎氣,以補充先天之精氣)、                                                                           前往課程>
進階練氣的﹝丹陽功﹞,其中的:
第十二招、鼓盪真氣(將能量在丹田鼓盪,強化體內陽氣)                                                                      前往課程>

<東方養生功法 線上課程 more>>


就像動物需要冬眠來養護自己的身體,
身為自然界的一份子,也要學習順應自然,
冬天閉藏、養精蓄銳,迎接下一年的生發季節。

Copyright MING MEN ORIENTAL LIVING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