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CONCEPT 鳴門觀念分享 > INFO 觀念分享 > 夏季 / 首重『養心』
夏季首重『養心』
炎炎夏日,人常常有火氣大、口乾舌燥、嘴苦嘴破、莫名心神煩躁的感覺,
其實這都跟我們的『心』有很大的關係:
夏天屬『火』,五行理論中我們的『心』也屬『火』,
如果外在環境炎熱難耐,內在的心火又沒有調理好,
相互影響向上炎燒,這種失衡的狀況中醫稱做『心火上炎』,會導致許多夏季常見的病症。
又說到夏天身體為了散熱大量出汗,『汗為心之液』,汗從血而來,
如果因為失衡而過度出汗,就會損耗血、傷心,引起諸如血燥火旺等症狀。
《黃帝內經》說:「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
因此在炎夏盛暑之際,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在『養心』。
心火下沉、水火既濟
說到了『心火上炎』是對身體健康相當不好的失衡狀態,
那究竟『心』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才是相對平衡的呢?
答案就是:『心火下沉』。
古人說養生最好能做到『離中虛、坎中滿』,
『離』為火,對應五臟是心,心應該是虛的,不應該充滿燥熱的火氣;
而『坎』為水,對應五臟是腎,腎水應該是充盈飽滿的,
腎水能滋養調理全身,又能調節心火,
因此,若是能做到虛心、心火下沉,和腎水互相調和、水火既濟的話,
對我們的心臟、心血管健康、乃至於心神修護,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養心』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東方養生強調的是『平衡』,過與不及都不好,
『心火太弱』會導致氣滯血瘀,『心火太強』又會有燒過頭的危險,
因此我們建議的方法都不會是沖冷水降溫、大熱天喝冰飲消暑這類的方式,
(人是恆溫動物,對於外來突如其來的寒涼,身體會啟動一種保衛機制,
產生更多熱能去對抗它,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對健康損傷非常大)
我們建議的方式都是從內開始調理,『心靜自然涼』,讓身體恢復自然和諧的平衡。
1.睡『子午覺』
子時是深夜(23~1點),而午時是中午(11~13點),
所謂『子午覺』就是每天子時和午時按時入睡,主要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這裡我們要強調的是『午覺』的方法:最佳的午覺時間是12點~12點半,睡完午覺再吃午餐。
若能在正午躺下休息,心火就會下沉,你可以感覺到胸口有股熱氣往下走,
腎水也會啟動向上運行,達到水火既濟的和諧狀態。
又『心屬火、火生土』,脾胃屬土,因此下沉的心火更能幫助脾胃消化,
「睡完午覺再吃午餐」比起「吃完午飯再睡覺」是更符合身體運行原理的。
忙碌的現代人如果無法做到躺平午睡,也無法先午睡再吃晚餐,
那建議還是要找個可以靠著的椅子閉目養神,身靜而後心靜,
這對於養心和儲備下午工作所需的精神,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2.針對『養心』的功法建議
最後是東方養生最積極有效的保養功法﹝養生易筋經﹞,其中的:
第五招、心易筋經 (強化心脈,使心氣恢復正常工作)、 前往課程>
第八招、腎易筋經 (提升腎經的氣血運行,充盈腎水,達到調和心氣,水火既濟之功效)、 前往課程>
第九招、心包易筋經 (古人認為心包為包覆心臟外圍之系統,故常練心包經,能使心氣運行代謝順暢)、 前往課程>
進階練氣的﹝丹陽功﹞,其中的:
第十一招、混沌初開 (此為增加心氣運行之秘傳功法,常練能增加胸口中丹田的能量), 前往課程>
搭配練習這幾個招式能使心氣下沉,
改善心火上衝造成的火氣大、腦壓過高、頭昏腦脹等現象。
又因心火下沉、火生土,而脾胃屬土,進而加強脾胃運化機能,
讓腸胃中的鬱結邪氣加速排出體外。
希望大家都能善用東方的養生智慧,做好在夏季『養心』的這門功課。
<東方養生功法 線上課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