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 避風潤肺

HOME > CONCEPT 鳴門觀念分享  >  INFO 觀念分享  > 秋季 / 避風潤肺

秋季的季節特性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的四時變化規律,也是生命萬物所依循的根本
懂得養生之道的人會跟著自然的節奏,順應天地變化,
在春天、夏天生發之氣旺盛的時候走出戶外,多多活動鍛鍊身體,鼓舞陽氣,
在秋天、冬天的時候開始閉藏、收斂,儲備能量度過嚴冬


時序進入秋天,天高風急、地氣清肅,
這個季節的風帶有肅殺之氣,
對人體的影響很大。

自然界的景象是萬物熟成而平定,人也應該跟著沉靜下來,將思緒收回不外放,
慢慢讓身體的能量收藏閉斂,
以提供冬天使用。


避風如避箭

東方養生一直有避風如避箭的觀念,
因為風邪六淫之首』(風、寒、暑、濕、燥、火),
它屬於前導部隊,是專門為其他邪氣開門的角色,
其他邪氣依附著風而侵入身體,產生如風寒、風熱、風濕等毛病。

風有
「升發、向上向外」的特性,因此風寒常常是對人的頭部和肌表造成影響,
出現頭暈、頭痛、臉部浮腫、軟頭皮等等症狀,
又風「善行數變,因此會有發病急促、變化快、病痛位置游移不定、變化無常的狀況,
譬如說遊走性的關節疼痛、發無定處的皮膚搔癢等等...

風性主動善變,導致病徵大多動搖不定難以捉摸,
因此隨時都要提防「賊風」入侵身體,

夏天不要用電風扇直吹身體,避開冷氣的出風口,
秋天更是要小心又急又強的秋風,避免一時大意讓風邪趁虛而入喔!


秋燥傷肺

東方指稱的肺部,除了呼吸器官的肺臟之外,還包含了鼻腔、呼吸道、咽喉氣管等等,
肺主皮毛』,因此皮膚、毛髮、體表的防禦力、體內的免疫力、水份代謝等等,都與之相關
在秋天覺得呼吸不順、口鼻乾燥、乾咳...等,都是秋燥傷肺』所帶來的影響

秋天之氣與肺臟相通,秋天的乾燥特性容易影響嬌嫩的肺臟,耗損人體的津液,
造成口乾、唇乾、鼻乾、喉嚨乾、皮膚乾癢、甚至是大便乾結等症狀,
這種因為
燥勝則乾』出現的乾燥,光靠喝水也難以緩解,
必須在這個季節做好潤肺的工作


秋季保養該如何做?

1.避風:薄外套、圍巾

前面說明了風邪」對人體的影響,
面對強勁的秋風威脅,建議大家外出攜帶薄外套與圍巾,
隨時保護好脖子與肩頸的幾個重要穴道:

「風池穴」、
「風府穴」、「風門穴」與「大椎穴」
如果不注意受了風寒,也可以透過按摩這幾個穴道緩解不適。


有時候外出,頭部吹到風,按壓頭皮會有脹脹軟軟的觸感,
也就是所謂的「軟頭皮
」,此時「風邪」浮至頭皮表層,
可以透過頭部按摩與手指梳頭、順氣來紓緩。

 

2.潤肺:白色食物

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
因此多食用白色食物可以滋養肺臟,緩解秋燥傷肺的症狀
諸如:蓮藕粉、百合、白木耳、山藥、杏仁...等等,
這些食材通常具有生津潤肺的功能,
又「大腸經」與「肺經」互為表裡關係,因此潤澤了肺臟,同時也能潤腸,
讓排泄物不會因為乾結而停滯,更能順暢的排便。


3.去風邪、養肺的功法建議

最後是東方養生最積極有效的保養功法﹝養生易筋經﹞,其中的:
第一招、肺易筋經  (加強肺部氣血運行,潤澤肺臟,排出胸口瘀結之氣)、                                                        前往課程>
第二招、大腸易筋經  (強健大腸功能,清除陳年宿便改善過敏現象 )、                                                          前往課程>
第十一招、膽易筋經  (膽經穴道多分布在頭維兩側,可驅散頭風,使頭部不適現象得以減輕)                   前往課程>
進階練氣的﹝丹陽功﹞,其中的:
第十六招、天地合氣  (此為運行大週天之功法,常練能使頭部之邪氣下沉至腳底),                                        前往課程>

搭配練習這幾個招式能夠有效養肺、袪除風邪,
滋養肺部更能達到潤澤皮膚、強化體表防禦力,讓邪氣不易入侵,
有更多內斂的能量能夠閉藏,為冬天做好準備

<東方養生功法 線上課程 more>>


 

Copyright MING MEN ORIENTAL LIVING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