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 / 萬惡之邪‧濕氣

HOME > CONCEPT 鳴門觀念分享  >  INFO 觀念分享  > 長夏 / 萬惡之邪‧濕氣

萬惡之邪─濕氣

東方觀點裡,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能量稱為『邪氣』,
而容易致病的『六淫邪氣』:風、寒、暑、濕、燥、火,
其中,最怕容易滲透進身體的『濕邪」。
 
「濕邪」往往與其他邪氣並肩作戰侵害身體,更有加乘放大的作用。
譬如說南方的冬天,雖然溫度沒有北方的低,但是只要加上濕氣,
馬上變成刺骨的濕寒,濕氣讓寒氣更容易滲透進身體,非常難受,
「濕」+「寒」就是「濕寒」,濕氣放大了寒氣對身體的影響。

譬如南方夏天的暑氣,加上了濕氣,就變成讓人喘不過氣的溼熱,
「濕」+「暑」就是「暑濕」,濕氣加乘暑氣的結果。

「濕氣」加上「風邪」就變成『風濕』,
長時間累積在身體裡的濕氣會造成氣血凝滯,讓其他邪氣更難順利代謝排出體外,
形成一些慢性疾病或肥胖,這就是為什麼「濕氣」被稱之為『萬惡之邪』。


     ↑「暑」+「溼」就是「暑濕」,濕氣加乘暑氣的結果 /「寒」+「溼」就是「濕寒」,濕氣放大了寒氣對身體的影響。                         

 


如何判斷身體濕氣太重了?

1.觀察大便的狀態

『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正常的排便是圓柱狀的,排泄時順暢。
身體有濕氣時,大便不易成型,或是容易沾黏在馬桶上,
如果上完廁所沖完水,馬桶上還是殘留有沖不掉的痕跡,
那就要注意體內潮濕的問題了,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徵。

 如果是長期便祕的人,排出來的大便又不成形,
表示體內的溼氣很重了,濕氣的黏膩性讓大便黏在腸子裡
不易排出,長時間累積在腸子裡的糞便會產生毒素,
繼續被腸子吸收,造成身體很大的傷害。

2.皮膚長小疹子

一般反映在皮膚上的問題大多與腸胃有關
當濕寒之氣開始影響消化系統時,
常常伴隨著皮膚出現小疹子,或是一些皮膚過敏的現象。
脾濕也容易造成手腳出現一些小水泡。
 

3.早晨起床的狀態

如果每天起床的時候頭覺得昏沉疲勞,打不起精神,
或是像吸滿水份的海綿,身體感覺沉重,這都是體內濕氣過多的表現。
中醫說「濕重如裹」,就是形容這種身體彷彿裹著一層濕氣的感受。


如何做到『體內除溼』?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氣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影響甚鉅,
又常常是其他邪氣的幫兇,一定要好好重視體內除溼的課題:

1.避免環境的溼氣影響身體
空氣中的水分會下降造成地板濕氣過重,
如果直接睡在地板上,容易造成濕氣入侵體內。
生活空間濕度太高時,盡量輔以除溼機等設備降低濕度。
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洗完頭髮要盡快吹乾

2.飲食的除溼
除溼食品首推『紅豆薏仁』─《神農本草經》將薏仁列為上品,
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輕身益氣;
紅豆,紅色入心,因此能補心養血。
兩者一起熬煮,就能有養血、祛濕的作用,適合濕熱的夏天飲用。
平常飲食也要注意避開生冷寒涼的食物,水分攝取適量而不過量。 

3.和緩運動、適度出汗排濕氣
從事和緩的運動,適度出汗也是排除體內濕氣的好方法,
如散步、瑜珈、氣功、太極拳...等等,
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4.針對去除溼氣的功法建議
最後是東方養生最積極有效的保養功法﹝養生易筋經﹞,其中的:
第四招、脾易筋經  (排除脾土中的濕氣)、                                                            前往課程>
第九招、心包易筋經  (心屬火、火生土,因此加強心氣提供脾土能量)          前往課程>
第十招、三焦易筋經  (全面提升身體防衛之氣,減少濕氣入侵),                     前往課程>

搭配練習這幾個招式,加強體內的陽氣熱能,
可以讓體內寒濕氣加速排出,
從根本解決溼邪引發的種種問題。


<東方養生功法 線上課程 more>>

 

Copyright MING MEN ORIENTAL LIVING All Right Reserved.